李敏,山东电视台主任播音员;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节目主持人委员会理事;山东广播电视学会播音、主持学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青年联合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兼职教授。
李敏,1982年考入德州学院中文系,1984年以优异的成绩在该校毕业,分配至德州水利局工作。1988年参加山东省青年普通话电视大赛,荣获一等奖,即进入山东电视台,成为一名综艺节目主持人,至今已在播音主持岗位上工作了十九个年头。
主持人是电视台的“窗口”和“形象”,看起来很轻松,很风光,令人羡慕,其实并不尽然。每一个节目主持人都想成功地树立自己的形象,然而着意于把形象立在什么地方,却能显示一个主持人境界的高下。李敏近二十年的主持生涯,就是在拼搏和努力中一步步走过来的,她成绩的取得也是用忘我牺牲的精神和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她认为一个成功的主持人不光要把形象立在舞台和荧屏上,更要把形象立在观众的心中。在山东电视台工作的近二十年间,李敏先后主持了山东电视台第一个综艺栏目《星期日文艺》和第一个现场直播栏目《星光50’》以及山东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元旦晚会、国庆晚会等重大节庆晚会和特别节目,部分外宣节目和大量社教节目,并多次主持山东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海外电视台及各省市电视台合作的节目,目前正在主持山东电视台大型广场文化栏目《大家一起来》,共主持各类节目近千台次,主持的节目收视率位居前列。尤其是近些年来,还经常担任播音与主持界以及相关领域的各类晋职、评奖、比赛的评委工作,还被山东大学等高校聘请为兼职教授,努力做好播音主持的教学及辅导工作,认真帮助指导年轻的同行提高业务水平,共同探讨业务理论,为山东广播电视播音主持队伍的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山东电视台深受观众喜爱,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资深节目主持人,也是山东电视台惟一主持了十九年综艺节目的主持人,被许多同行和观众朋友亲切地喻为“常青树”式的主持人,成功的树立了山东广播电视人良好的职业形象。
主持的会多了,与观众的交流也多了,在这种交流中,李敏与观众一起欣赏美、鞭挞丑、赞美善、憎恨恶。通过她的主持,把节目的神韵传给了观众,同时也把她的人生态度、人生观念、人格魅力传给了观众!1994年,山东台筹办了一台宣传戏曲艺术、纪念已故京剧表演艺术家方荣翔先生的文艺晚会,名叫《大野芳菲》,其中一个内容是由李敏现场宣读方先生的遗嘱。方荣翔先生是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把无私的情怀、把对京剧艺术的热爱和对后代的期望、激励都融进了这份简单的遗嘱。在现场直播的综艺晚会上宣读这样一份遗嘱,是编导们的大胆尝试,也是对主持人的重大考验。这段主持既要着力表现出一位临终老艺术家的高尚节操,激发观众对他的尊敬、爱戴与怀念,又不能过于悲伤,失去控制,以致破坏整台晚会的基调和气氛,这样的“度”是很不容易把握的。演出前,李敏反复阅读这段遗嘱,仔细体会方先生的高风亮节,并与方先生的女儿商谈感受,讨论节目的整体基调和表现感情的分寸。直播开始后,她在读那段遗嘱时,没有用那种悲伤的方法来处理,也没有过分抑扬顿挫地渲染,而是用稍慢的语速,清晰平静的声音娓娓诉说,像女儿在追述父亲的话语,感觉是用“心”在读,以致使会场上产生了一种庄重又亲切、令人感动却不悲伤的气氛。读完遗嘱,李敏的眼里噙着泪水,微笑着抬起头来,台下掌声四起,许多观众也是含着泪,用“心”在鼓掌,那掌声与一般礼节性的掌声有很大区别……
努力使自己的主持风格符合观众喜闻乐见的审美要求,是李敏一直追求的艺术境界。以真诚和朴实的感情获得观众的信任和好感,缩短主持人与观众的距离,努力贴近群众,乃至走进观众的心里,这需要良好的修养和极高的文化品位,更需要有高尚的人品,这虽然是极难达到的境界,却也是她锲而不舍努力追求的极至。李敏深知,主持人不仅是让人出名的行业,更是必须付出的行业,为此她不断加强学习,认真修养自我,确确实实把主持人工作当成一桩事业,为了事业,她几乎把全部精力都倾注于综艺节目的主持创作中,把自己的事情放在一边,把更多的热情献给了观众。当年的同行有的人因各种原因改变了岗位,有的人获得荣誉之后另谋高就,而她却十几年如一日,始终为自己热爱的主持事业踏实、努力、真诚地工作着。
李敏目前正在主持的栏目《大家一起来》,是一档大型广场文化栏目,是根据中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的指示精神创办的栏目,这一栏目的宗旨就注定了它的节目全部由户外录制,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夏季的炎热,冬季的严寒,再加上在全省各地文化广场之间的奔波,都为节目的制作增添了许多辛苦的成份,但这一切对于一个有着丰富的主持经验以及良好品格与风范的老主持人来说都算不了什么,一切困难都挡不住她对这项工作的热爱,对观众朋友的热情,以及参与节目时的激情。

目前,李敏是山东电视台惟一主持了十九年综艺节目的主持人,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她逐步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主持风格,得到了专家和观众普遍认可和好评,并收到了数以万计的观众来信。他们说:“您甜美、纯朴、自然、大方的主持风格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你是山东电视台最具亲和力最有观众缘的主持人,是山东电视十几年来最忠实的形象代表……”。许多专家对她的主持风格也给予高度评价:“清新自然而不失机智,热情活泼而不失矜持,活脱脱一个北方型富有灵气的女主持人形象。”
近二十年的主持人生涯,有挫折、有收获、有提高。李敏和她主持的节目也多次在全国以及省级评比中获得奖励。主要有:第四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金话筒”奖金奖,被授予“全国十佳电视节目主持人”称号,这是山东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首次获得此项奖励;在第二届、第三届“金话筒”奖评选中,她连续两届获得“银奖”(均获金奖提名),被授予“全国百优节目主持人”称号;在山东省播音与主持作品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主持的《星光50’》栏目连续6年获“星光奖”优秀栏目奖;主持的《大家一起来》栏目获全国百佳栏目创新奖;主持的《齐鲁交响》、《回家》等数十台节目,荣获“星光奖”、“金鹰奖”和山东省优秀电视文艺奖,泰山文艺奖及山东省精神文明“精品工程奖”。
因工作成绩突出,李敏于1999年5月荣获第十届“山东十大杰出青年”称号,这也是此项活动开展十几年来,山东新闻出版系统惟一一位获此殊荣者;并连续三次被山东省广播电视局评聘为首席主持人。
这些年来,李敏根据大量的工作实践与感悟,敏锐地捕捉电视节目主持中的重要问题,进行积极的理性思考,分析并总结现实问题,写了多篇论文与文章,这些论文,选题广泛,涉及到主持人的素质与个性,主持人的语言传达与受众审美,主持人的艺术感觉、话语空间、应变能力以及主持人的生命力等等,其中论文《主持人的节奏感与韵律美》《谈电视主持人的生命力》获全国广播电视主持人“金笔奖”,论文《文艺节目主持人的艺术感觉》、《电视谈话节目的话语空间》,还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称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实际工作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另外还有《生命中最亮丽的十年》等多篇文章分别刊发在《中华新闻报》、《山东画报》、《影视文学》、《山东广播影视报》等报刊上。
近二十年的电视主持人工作使李敏的足迹留在了山东乃至祖国的许多地方:在风沙弥漫的塔里木油田,刚主持完节目的李敏又即兴为石油个人们演唱歌曲,被工人称为“荧屏百灵”;在偏远的沂蒙老区,李敏流着泪采访战士的母亲,当她为大娘轻轻擦去眼角的泪花时,被老区的乡亲们称为“俺们的好闺女”;在风急浪险的长岛,李敏与守岛的战士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被战士称为“咱们的知心人”……在李敏采访过的许多地方,都有她的好朋友,忘年交,她靠自己的真诚和敬业精神获得尊重、信任和友情,这成为她最珍爱的人生财富,也成为她事业的一种动力。每当想到那些关爱她的人们,她就感觉到肩头的责任,她说:主持人只有永远记住把形象立在观众心里,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新的需要,才能永远适应时代的新发展,主持人的事业才会不断兴旺发达。
生活上对真善美的追求造就了事业有成的李敏,对事业的孜孜以求又丰富着她的生活底蕴。作为一个综艺节目主持人,李敏把真情融进了心灵的音乐,把善良植入了人生的戏剧,把美好化作了崇高、圣洁的舞姿。浪漫的艺术之魂,壮美的心灵之根,正不断完善着她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