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会

校友之声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会 -> 校友风采 -> 校友之声 -> 正文

陈胜军——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信息来源:未知 发布日期:2010-05-09

陈胜军,1967年3月出生,1989年7月自德州学院音乐系毕业,同年参加工作,2000年8月入党,政工师。毕业后曾任汽运子弟学校教师、德州汽车总站副站长、工会主席,现任德州汽车总站站长、党支部书记。毕业十余年以来,他谨记母校老师的教导,在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做出了一定的成绩。2002年以来,连续三年被市直工委、市交通局、汽运总公司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安全生产管理先进个人、春运工作先进个人。荣获德州市文明服务礼仪大赛组织奖。他参加的“查堵‘三品’,确保旅客安全”、“防控‘超员’,确保安全”质量管理小组被省经贸委等5部门评为全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2006年被省交通厅评为全省春运工作先进个人。

一、不轻言放弃,坚信自己的选择

德州汽车总站, 是他付出了辛勤和汗水,流过泪,为之奋斗,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1989年,他自德州师专即德州学院毕业后,由于各种原因,没有从事他酷爱的音乐,而是根据工作需要,走上了企业这一广阔的人生舞台。

十五年前的汽车站,基础设施落后,职工素质普遍较低,整个客运环境还处在经济转型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陈胜军走进了德州汽车站,并从一名最普通的保卫人员做起。在八十年代,做为一名人人羡慕、凤毛麟角的大学生从事别人笑称的“看大门”的工作,他也曾有过彷徨,有过犹豫,但他最终没有选择放弃,而是以此当做了人生奋斗的起点。“不轻言放弃”成了他奋斗的动力。上班时他恪尽职守,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从不迟到早退。下了班,他又参加了中央党校德州分校函授班学习,选修了《经济管理》本科教程,1998年取得了本科证书。2006年他又开始了研究生班的学习。

在不断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他在工作上也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得到了广大职工和领导的认可。1998年通过竞争上岗,担任汽车站办公室主任。2000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2000年担任汽车站副站长,同年又兼任工会主席,分管安全工作。

作为运输部门,确保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任务。自主管安全工作以来,陈胜军同志始终把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交通形象重于生命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工作上不等不靠,勇于创新,摸索出了“三品”检查和客车安全检查的新路子。他主持编制了汽车站安全(“三品”和营运客车)检查网络图,车车、人人受控,时时、处处讲安全,保安全。他提出的“安检章”即人手一章,也就是“一岗双责”的落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省道路运输局领导的好评。他加班加点,制定各类《安全预案》,组织多次消防演练,他心里装着汽车站的每个角落,每个角落也都留下了他孜孜不倦的足迹。正是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汽车站连年无一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他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走来,他的成长也伴随着德州汽车站的迅猛发展。如今的德州汽车站,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是一级国有汽车站,承担着向周围几大省市及各县乡镇辐射的繁重旅客运输任务。现有干部职工290人,党员43人,团员56人,营运线路137条,其中跨省线路55条,省内跨区线路44条,区内各县市线路38条。进站营运客车720部,日发班次1100余个,日均发送旅客12000人次,年客运收入高达8000万元。

二、权力就是责任,为职工谋福利是他追寻的目标

陈胜军同志政治立场鲜明,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和使命,严格按照“五个好”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优良的作风感染人,以模范的作用带动人。他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自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006年元月份,陈胜军站长走马上任了。接过上级领导的任命书,他感到了肩上的重担。作为窗口单位,且不说每年要应付大大小小各类检查70余次,仅此保持客运事业发展的强劲势头,并成为汽运公司的龙头一项,就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了。面对复杂的客运形势,日渐缩小的升值空间,他清楚地知道,在现有的条件下,除了利用客运政策,及时、准确地掌握客运动态信息外,必须开辟一块新的领域,注入新的活力,做一块德州汽车站从没有过的蛋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他,瞄准了目前日益火爆的行包“快运”。他不怕苦,不怕累,风尘仆仆地奔走在“取经”的路上。他三下潍坊、淄博汽车站,吸取其成熟的“物流”经验,将“拿来”的东西多方论证和考察,结合我站实际情况,成立“快运公司”,由专人负责,单独核算,实行“动态工资制”,上不封顶,充分调动积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当月行包收入20万元,与2005年相比同期增收14万,增长200%。

他在抓行包收入的同时,还重点加强了市区东、南、西、北四个卫星站、小件寄存处、售票处、夜间售票处、夜间停车场等处的工作,堵漏保收,增加经济效益。2006年上半年客运计划3650万元,实际完成4193万元,超计划553万元,比2005年同期相比增长24%。同时圆满完成“春运”、“五一”、“十一”黄金周客运生产任务,实现了“安全、有序、及时、优质”的工作目标。

爱岗敬业,情系群众。这是陈胜军同志经常提醒自己的一句话。在日常的客运工作中,陈胜军同志始终做到以站为家,舍小家顾大家,爱岗敬业,尽心尽责,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全身心投入,以出色的业务能力向党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陈胜军同志对广大职工有着深厚、质朴的情感,心中时刻装着职工的利益,一切为职工着想。作为汽车站长,他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生活,维护群众利益,实实在在的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2006年元月开始,他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现有条件下,不断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尤其是战斗在生产一线的职工,争取所有政策、服务目标向一线倾斜,工作想在、做在职工的前面,做到职工的心坎上。元月中旬,为室外工作的一线职工发放115顶棉帽子,使职工能在凛冽的寒风中感受到汽车站大家庭的温暖。3月初,无偿为职工发放雨衣、雨裤290套。四月下旬,为售票室配备3台空调,在炎炎夏季来临之前为售票员提供了降温设备。5月下旬,在现有房间紧张的情况下,动脑筋、想办法,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进行调整和改造,分别在二楼和一楼辟出专门的房间,作为女职工和男职工的更衣室。这样,职工的衣物就有了稳定的放置空间,物品的摆放就变得井然有序。6月中旬,为做到整齐划一,规范有序,汽车站统一为职工购买了290个喝水杯,并统一标志和序号,解决了职工水杯杂乱,影响形象的问题。进入六月中下旬以来,我市气温骤升,我站及时下发防暑物品,发放降温茶,冰糕,熬制绿豆汤等。而且,自2006年元月份开始,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职工的奖金有所增长,由2005年12月份的78元,增长到2006年6月份的122元。通过一系列提高职工福利待遇措施的出台,广大职工得到了实惠,他们的气顺了,心热了,干劲更足了。

在关心职工的同时,他还时刻牢记“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宗旨,想旅客所想,急旅客所急,撒向旅客全是爱。他积极救助困难旅客,向弱势群体伸出关爱之手。7月份的一天,一位从丹东来的老大爷满面愁容地来到站长值班室,声称钱在火车上被小偷偷走了,现在身无分文,无法回宁津老家。见此状况,他当即掏出100元钱,帮老人买了车票和食品,并将老人送上了前往宁津的汽车。面对“雪中送炭”般的温暖,老人激动地不知说什么好,直称赞遇到了活“雷锋”。

三、强化内部管理,加快发展步伐

1、建设企业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并被企业认同和遵守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形成并渗透于企业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和员工行为之中。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凝聚和激励企业干部职工正确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催化剂”和“稳定剂”,是企业实现生产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的持久的动力之源。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立身之本,职工的精神支柱。

他正是深谙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从而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突破口,以企业形象工程为总抓手,引导汽车站逐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树立“五个形象”(树立文明窗口形象、树立交通职工形象、树立共产党员先锋模范形象、树立青年文明号形象、树立巾帼示范形象)、捧出“五个心”(为旅客服务热心,为旅客办事诚心、为旅客着想细心、为旅客解释耐心、听取旅客意见虚心)、体现“五个主动”(主动招呼旅客、主动导购导乘、主动扶老携幼、主动排忧解难、主动征求意见)、贯穿“五个勤”(脑勤多思、眼勤多看、耳勤多听、嘴勤多问、手勤多做)、实行“五个一样”(普客与快客一样接待、短途与长途一样管理、个体与国有一样服务、零星与大宗行包一样托运、客少与客多一样热情)、做到“五个上门”(市区内大中专院校送票上门、军政科研机关服务上门、老弱病残旅客服务上门、团体包包车送车上门、服务承诺道歉上门)、执行“五个统一”(统一着装上岗、统一文明用语、统一佩带工号、统一规范操作、统一标准收费)、实行“五个满意”(旅客满意、政府满意、社会满意、车主满意、自身满意),以站务员个人的辛苦为广大旅客带来方便,树立起了汽车站“真情为旅客”的服务品牌。

其次,更新经营观念,不断创新,锐意进取,加强企业现代管理,重视企业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塑造良好的企业经营、管理、发展、环境、员工等形象,内强素质重学习,外树形象靠文化,用真理的力量启迪人心,用人格的力量激励人心,用情感的力量温暖人心,用民主的力量凝聚人心,从而凝聚起了汽车站无形的核心竞争力。

2、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

办好企业,关键在人。以人为本,人是第一要素,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他将员工分为三类:一是好人,就是可以认同你的价值观,是一个能基本信任的人;明白人,是能够很好地沟通,能站在你的角度替你思考的人;最关键的是能人,是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能发挥出作用的人。他不拘一格用人才,创建新的机制,既发挥老员工的宝贵经验,又大胆起用年轻的骨干力量,使德州汽车站成为培养人才的沃土。

(1)弘扬爱岗敬业的理念。为了摸透整个汽车站的运营状况,使汽车站能够发展的更快更好,上任以来,陈胜军同志起早贪黑,从没有休息过一个节假日,每天工作达10个小时以上,带领着全站290余名职工艰苦创业,在广大职工中树立了表率,树起了正气。职工们增强了责任心,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岗位职责、标准,旅客满意率明显提升,服务质量大大提高,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

(2)开展经常性的职工技能培训

为了提高职工的业务技能,汽车站制定了详细的年度培训计划、培训制度及考核制度。培训内容为文明服务礼仪(包括文明服务用语、哑语、礼仪动作等)、营运调度、票据、报单填写、安全技能等。培训方式集中培训和班组自学两种方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否则,进行再培训。通过一系列的技能培训,职工们明确了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工作程序,扩大了知识面,改变了混天度日的想法,增强了危机意识,在全站形成了一种“比、学、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

(3)打破原有的工资模式,实行绩效挂钩的分配机制

汽车站作为自负盈亏的企业,要想保证职工工资年年增长,就必须自身创造利润,激发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为彻底打破“大碗饭”的思想,实行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汽车站自2006年元月份就开始了“向生产一线倾斜,向重点岗位、关键岗位倾斜、向突出贡献人员倾斜”的分配政策。打破工龄、学历、职务的界限,以岗定薪,岗变薪变,使职工成为改革发展的最大收益者。

3、构建科学的管理机制

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作为一站之长的陈胜军首先从自身的“革命”做起。他一改过去“一竿子到底”的工作方法,而是将权力和责任下放至值班站长,值班站长全权负责当班期间的所有现场客运业务。在管理方式上由粗放型向精细化发展。在管理模式上,采取了逐级管理、互相监督的办法,将检查次数量化,检查效果、整改措施公开化。汽车站成立服务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每天对站区抽查6次,并将检查情况通报值班站长,由值班站长签字,通知相关人员纠正不规范事项,按照站上的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罚。此外,还着重加强了对科长、组长等中层人员的考核力度,发挥他们的中坚作用,管好自己的片区,管好自己的职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上下左右互动的良性管理网络。

十多年来,陈胜军同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始终如一,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确实起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汽车站在他的领导下,连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汽车站、省级服务业先进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市级文明窗口单位、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等。客运收入也连创新高,并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日益成为鲁西北客运市场的一颗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