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09
阅读:
文化育人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地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高校铸魂育人的重要载体。绍兴文理学院依托绍兴丰富的越文化资源优势,构建了“传承·转化·创新”三维驱动的育人体系,成功破解了地域文化资源活化、课程转化与成效评价等实践难题,为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探寻地域文化的教育价值
精神根脉的延续功能。学校通过实施“典籍活化”与“基因解码”工程,将越文化中的“大禹治水的公而忘私”等精神内核转化为《越文化精神读本》等教育资源。例如,“禹迹寻踪”项目将水利工程与奉献精神相结合,让学生在实地考察中感受越文化的深厚底蕴,将精神内涵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
文化认同的建构价值。依托“校地协同活化链”与“三维育人场景矩阵”,实现了越文化从地域符号到情感认同的升华。例如,数字化项目“云上兰亭”突破了时空限制传播书法文化;“跟着课本游绍兴”研学线路将鲁迅笔下的百草园、三味书屋转化为沉浸式课堂,使文化记忆具象化为可感可知的教育场域,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创新能力的孵化作用。越文化中的“胆剑精神”的变革意识与“经世致用”的实践导向,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注入了文化动能。例如,“非遗创客工坊”项目将黄酒酿造技艺转化为文创产品设计,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创新的实践价值,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构建地域文化融入高校育人路径
资源转化:从文化基因到育人图谱。首先,学校通过谱系化解码,组建跨学科团队对19类文化基因进行符号学解析。例如,将“大禹精神”拆解为责任意识、系统思维、创新方法三重维度,对应设计工程伦理课程模块。其次,推动数字化再生,建立国内首个地方文化育人资源库,收录3.2TB的典籍影像与500处文化地标实景数据,支撑VR复原兰亭雅集等教学项目,使静态资源转化为动态育人要素,丰富了教学资源。再次,通过学科化重构,创建“学科+文化”双向赋能模式。例如,在生物科学专业嵌入黄酒发酵技艺研究,形成了“科技+非遗”特色培养方向,实现各专业的学生都要了解中华文明起源和特质的育人目标。
场景转化:从单一课堂到生态矩阵。首先,构建“认知—转化—创新”三层递进式课程体系。以《越族文化概论》奠定认知基础,“非遗创客”微专业培养转化能力,“树人实验班”推动文化创新项目落地,形成分层递进的教学链。其次,打造三维育人空间,成立“运河诗路文化带”等实景课堂,建设覆盖12万人次的慕课联盟,通过“调研—创作—传播”链条孵化526项文创成果,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再次,创新校地协同机制,建立政府文化专员驻校制度与“双导师制”,联合开发18条研学线路,年服务120万人次,使高校成为地方文化生态的活力节点。
效能转化:从模糊评价到量化闭环。首先,构建涵盖认知(典籍阅读、文化实践等6项指标)、行为(文化素养成长档案)、价值(文化传承贡献度)的三维评价体系,形成可测量的评价工具。其次,建立知行合一机制,通过常态化浸润项目,93%的学生形成稳定文化实践习惯;“文化反哺模式”推动毕业生发起27个公益组织,使育人成效转化为社会服务动能。数据追踪系统显示:毕业生留绍兴率提升至36%,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文化创新能力的满意度达91.6%,验证了文化育人向人力资本转化的实效。
地域文化赋能高校育人的三重突破
育人效能的范式突破。一方面,学生文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近年来,学生获得“挑战杯”全国特等奖3项,85%的毕业生具备书法创作能力。另一方面,毕业生特质发生结构性转变。46%的毕业生选择留在绍兴服务文化建设,毕业生主持的“数字非遗保护”等项目产生经济效益超千万元。
文化传承的生态重构。学校孵化了8个文化机构,完成古桥群数字化保护工程,师生原创话剧全国巡演32场,推动越文化从地域性遗产升级为全国性文化品牌。“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催生“黄酒文化数字展厅”等新地标,年访问量超50万人次,形成文化资源向产业动能转化的良性循环。
辐射效应的持续释放。学校核心范式已推广至长三角32所高校,孵化了“江南诗性文化”等特色品牌,通过校际课程共享、师资共培、基地共建的协同机制,构建起跨区域文化育人共同体。近年来,学校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兰亭书法学堂”辐射11个国家逾万人,通过承办国际学术会议,使越文化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
(作者:崔凤军,系绍兴文理学院党委书记)
来源:2025-05-07《中国教育报》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德州学院“教师师德失范行为”举报投诉电话 邮箱
我校获评省属高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优秀等次
省委第十巡视组巡视德州学院党委工作动员会召开
【德州12县市区进德院】人才服务周系列活动
【人民网(国际)】2025年马来西亚国际中文教师教学比赛暨 “国际中文日” 教学研讨会举行
学校一项研究成果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科技创新奖
文学院翟兴娥教授参与录制德州交通音乐频道《科普之声》
德州学院面向山东省 2022 年本科报考志愿填报建议
德州学院召开干部会议宣布省委关于学校领导班子调整的决定
德州学院-马来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推荐阅读
学风引领迎新风 专业点亮迎新点——德州学院2024迎新记
你好,新德院人——德州学院喜迎2024级新生
李永舫一行来校考察
青春挥洒乡村校园!学校945名大学生赴基层支教
我校学生入选山东省师范生“我的教师梦”主题演讲活动优秀人员
我校获批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校党委书记吴君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各单位各部门传达学习学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部署会议”精神
我校两项作品入选第七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
逐梦新学期 奋进新征程——学校新学期第一次主题班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