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德州日报】三维发力推动德州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7-01

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在原有经济发展基础之上融入人文元素,大力推动人文经济的发展。当前,人文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增长点。德州应该顺应经济发展大势,三维发力推动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专属文化符号

挖掘德州人文经济资源,形成本地特色文化符号。德州人文经济的发展首先要挖掘本地的文化资源,以文化赋能经济发展。德州自古以来便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和学者的目光,“水德文化”“农耕文化”“运河文化”“儒家文化”为德州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在打造德州专属的文化符号时,要充分梳理本地的文化发展脉络,尤其是城市的优秀文化资源,聚焦形成代表德州的城市记忆。要继续深挖以“冀鲁边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运河文化”“董子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时传祥精神”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练城市的人文精神。

汇聚德州人文经济建设力量,达成共识实现共建。“山东有淄博,河南有许昌”,淄博和许昌这些以往文旅产业表现平平的城市,靠烧烤和超市走入大众视线,并成功将“流量”变为了“留量”。这两座城市之所以能够在各地文旅中实现突围,维持热度,当地政府、商家、市民可谓缺一不可。基于此,德州在发展文旅的实践中,政府要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商家应坚持不忘初心的诚信经营态度、市民需要展现出热情实在好客的山东人形象,这样才能最终形成游客自发推介、政府迅速反应、市民主动维护的城市营销“良性闭环”。

聚焦本地特色项目

年轻人青睐的潮流项目。借鉴开封夜市的运营经验,利用德州学院夜市小吃街打造夜间文化和消费区,全力打造德城区内的夜市景点。董子文化街在先后举办了“中国·德州董子文化旅游节”“董子文化街非遗手造展示体验活动”等年轻人喜爱的消费项目基础上,通过发挥董子文化街的区位优势等,举办常态化的文化活动,扩大德州在文化消费领域内的影响力。此外,还应积极争取承办音乐节、演唱会等年轻人喜欢的活动。

大健康概念下的体育风尚项目。一是以创建特色体育名城为契机,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比如继续丰富大众体育项目,发展以City Walk为代表的新兴户外全民健身运动。二是以重大赛事为契机,扩大运动品牌影响力。在前期承办国家青年女子篮球挑战赛、全国青年体操U系列锦标赛等高端赛事基础之上,积极承办省级以上赛事活动,加强主流媒体的推广宣传,提升城市知名度。

基于城市文化底蕴的文旅体验项目。以运河旅游景区为例,怎样做到修旧如旧,在传承保护中开发新业态,是要着力思考的重点问题。目前游客在文旅消费中越来越看重综合感知价值,能否为游客提供“旅游观光+文化活动+实际体验”为核心的更独特丰富的文化场景和感受,是德州作为小城市实现文旅“破圈”的关键。另外,深化“工业+文旅”融合发展,抓住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去小城“反向旅游”新契机,将德州本地特色产业与文旅深入融合,譬如引导德州扒鸡、泰山体育、古贝春集团等一大批本地特色企业建设集企业文化展示、产品制作体验、园区厂房观光于一体的工业旅游项目。

培育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项目。立足德州本地农业发展特色,将融合理念贯穿全过程,积极探索“文旅+”新模式。发挥农业大市区域优势,依托“德州味”等品牌,培育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在政策上,对接团省委和省人社厅服务大学生就业的“青鸟计划”、利用德州本地高校的志愿服务团体等深入乡村,激发乡村活力。

依托数字技术手段

数字赋能创新人文经济新范式。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充分考虑时代背景,借助数字平台依托数字技术手段,创新传统文化发展的新范式。依托3D、AR、VR等技术的辅助,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沉浸式体验、零距离接触与互动。比如,AI、AR、VR、智能体感互动、3D模型等新技术在文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几乎成了大部分博物馆的标配,德州应尽快加强对各类博物馆硬件的升级力度。

重点打造数字化文化体验、展示、传播平台。政府应加大在文化产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力度,重点建设和打造数字化的文化体验、展示、传播平台。数字平台技术的应用一方面能够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满足不同受众主体之间个性化的要求,达到个性化推送的目的;另一方面能够整合区域的文化资源,通过产业融入大力发展人文产业,提高人文附加值,优化文化资源的分配与利用。

形成“数字+文化+经济”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在数字技术的应用方面,德州应充分利用市内的文旅资源,对其进行数字化打磨和包装,注重线上线下双线路的整合宣传,达到“数字+文化+经济”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加强多媒体、多渠道、多平台的推广宣传,设计数字化的德州人文景点旅游线路地图。在现有4A级景区基础之上,运用数字化的包装和营销模式,打造数字化的多元应用场景。利用数字技术孵化文化产业园区。

总的来说,人文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处理好“文化资源”“产业结构”以及“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探索人文和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发展模式。

作者:刘文霞 王俊松 张义晓 王辉园 作者单位:德州学院 2024年度德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批准号:2024DZZS028)

【德州日报】三维发力推动德州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2021-2022 山东德州学院 鲁ICP备15026974号-1 POWERED BY Rosio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