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术聚焦 · 正文

我校联合培养硕士生在材料类Top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发表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25-08-11

阅读:

近日,我校与山东理工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赵可伟(导师:顾相伶教授),作为第一作者,以德州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在材料类Top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基于抗衡离子调控策略开发出集功能切换、绿色回收与动态加密于一体的多功能水凝胶。

在健康监测领域,水凝胶材料因其优异的柔性和生物相容性备受关注。然而,传统水凝胶在力学性能、功能集成和可持续性方面的局限,长期制约着其实际应用。顾相伶教授创新性地提出抗衡离子调控策略,硕士生赵可伟等成功开发出集功能切换、绿色回收与动态加密于一体的多功能水凝胶,为突破这一技术瓶颈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相关成果发表于材料领域Top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SCI收录,中科院一区,影响因子:19),DOI: 10.1002/adfm.202514481。

该团队通过设计海藻酸钠-聚丙烯酰胺双网络结构,引入抗衡离子(Cl⁻/Ac⁻)调控金属离子(Fe³⁺/Ca²⁺)的配位行为。研究发现,高电荷密度的Fe³⁺可形成强配位网络,而Ca²⁺的配位动力学则显著受抗衡离子影响:Cl⁻促进快速交联形成致密界面,Ac⁻则实现可控释放构建均匀网络。这一发现突破了传统研究仅关注金属离子属性的局限,为水凝胶性能的精准调控提供了新思路。

基于该策略开发的水凝胶展现出卓越的综合性能:FeCl₃型水凝胶拉伸强度达0.52 MPa,较基体提升7.7倍;CaAc₂型水凝胶粘附力达9.5 kPa;CaCl₂型水凝胶兼具高导电性(15.1 S·m⁻¹)和超快响应(114 ms)。更引人注目的是,通过EDTA螯合可逆切换功能模块,五次循环后仍保持83.5%以上的力学性能,实现了“一胶多用”的可持续目标。

研究团队进一步挖掘Fe³⁺/Ca²⁺置换速率差异,开发出时间编程加密技术。实验显示,CaAc₂型水凝胶在FeCl₃溶液中18秒即可均匀显色,而CaCl₂型因致密表层仅显浅黄色,这种时空差异成功实现了“动态加密-定时解密”功能。该材料已成功应用于心电监测、手势识别等可穿戴场景,并构建了输出电压达63.7V的摩擦纳米发电机。

该研究建立了“抗衡离子-配位结构-性能调控”的新范式,不仅为多功能水凝胶设计提供了创新方法,更推动了柔性材料向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该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375028)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23QB247)资助。论文第一作者为硕士生赵可伟,顾相伶教授为通讯作者。

图1 水凝胶的制备过程及其在可穿戴传感器、信息加密和回收利用等方面的应用。

图2 水凝胶在人体运动监测、语音识别和心电图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图3 水凝胶的时间依赖性信息加密原理和应用。

论文信息: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5, DOI: 10.1002/adfm.202514481

(作者:健康医学院 童明琼 供稿审核人:顾相伶)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2021-2022 山东德州学院 鲁ICP备15026974号-1 POWERED BY Rosio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