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校园文化 · 德苑时光 · 正文

我的支教故事

发布时间:2025-10-29

阅读:

来支教时,我带着塞满行李箱的书本、文具,也带着一颗混杂着热情与忐忑的心。书上说 “教育是点燃火焰”,我曾简单地将它理解成一场单向的奔赴———由我,将知识的火种洒向那一片“贫瘠的土地”。但是,宁津县第五实验中学用它清冽的晨光、朗朗的书声和孩子们清亮的眼睛彻底推翻了我肤浅的认知。原来,支教是一场互相照亮的双向奔赴。

进入学校,当我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站在校园里,听到学生对着我说 “老师好”时,心里泛起一阵异样———后来才体会到, “老师”不是简单的称呼改变,它意味着使命、责任与担当。

起初,我没有上课任务,只是去听课,带着学习的心态走进课堂,这是支教生可以快速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因为我学的是化学专业,所以特别关注初三陈老师的化学课———那简直是一场趣味实验展。记得陈老师讲 “蜡烛的燃烧”时,他拎着一根蜡烛走进教室,用火灼烧小木棍,直观展示火焰的分层现象。他循循善诱,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直到知识点在轻松的笑声中被牢牢记下。那一刻我明白,好的课堂从不是单向灌输,而是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寻找答案。

除了听课,我还参与了理化组与数学组的教研活动,从公开课前的磨课,到课后的评课,无一落下。评课时,老师们仔细斟酌每个细节,就连提问时机、语速、语调都要进行反复揣摩。这些 “扣”细节的做法,藏着的正是对教学效果的极致追求。

除了听课、教研,我也学习批改作业、撰写教案,慢慢地从生疏到熟练。当我真正站上讲台的那一刻,紧张感扑面而来。面对台下一双双注视的眼睛,我唯恐自己准备不足,像个 “纸老虎”般一戳就倒。上课前,我努力充实自己,反复梳理教学思路与方法,并向有经验的老师虚心求教。终于,下课铃响起,我的第一堂课顺利结束,忐忑的心得以释放,一股成就感从心底升起。

这段支教时光,远比我想象的丰富。我原以为自己是去 “给予”,结果却在老师们的课堂里学会要温柔对待每一份求知欲,在教研中读懂严谨与用心,在批改作业的笔尖下触摸到教育的温度,指导老师还将写满心得的教学笔记给了我,这些细碎的温暖如星光般落进我的行囊,也照亮了我对教学之路的认知。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愿继续带着这份收获走向下一场双向奔赴的教育旅程,做一个点燃火焰、也被火焰照亮的人。

(文/化学化工学院 高德昊 封图/商学院 李晓乐)

下一条:

窗台上的绿萝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2021-2022 山东德州学院 鲁ICP备15026974号-1 POWERED BY Rosio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