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冠武 德州市第二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1964年5月生,武城县滕庄乡西良庄村人,大学本科。1982年毕业于原德州师专数学系,1987年7月山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曾任武城二中教师、教务处副主任、主任、副校长,1997年7月调任德州二中副校长,2005年 9月任德州二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劳动模范。
1982年,年仅20岁的他以数学系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大学毕业,执起教鞭,成为武城二中一名数学教师。从此,他扎根教育这片热土,用自己的执着和忠诚演绎着自己华丽的育人篇章。他二十四年如一日,实践着“献身教育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格言。在教学与行政工作中,他以身作则,“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钟情的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教师,他深知热爱学生是天性,教好学生是天职,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金奖银奖不如学生夸奖,金杯银杯不如家长的口碑。在教学中,他本着“四心”的原则,既对工作多一点责任心、对学生多一份爱心、对同事多一点关心、对家长多一份交心,虚心向老教师请教,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和家长沟通联系,刻苦钻研教材,坚持查阅课外资料,写读书笔记,积累了丰富的的解题技巧和因材施教的方法。他的教学很快以节奏快、效率高、新颖独到受到师生好评,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1985年,学校让他担任纪律最乱的高三、四班班主任,他以校为家,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跑操,注重感情投入,关心、体贴每位学生;采取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设立了学生教育档案。经过不懈努力,他所带的班级荣获县级模范团支部称号,1986年高考,该班升学总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使武城二中文科高考成绩由全地区第十二名上升为第三名,拉开了武城二中辉煌的序幕。
史冠武良好的政治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优异的教学成绩、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得到了组织的肯定和认可,学校提升他为教务处副主任,同时兼任88届包级主任。在很多人眼中,他升迁了,有权力了,可他觉得组织上给了他一份更崇高、神圣的使命和责任。早操时,住校生赶到操场时,他已经等在那里了;预备铃前,学生匆匆奔向教室时,他已静候在教学楼门口了;晚休时间,当学生进入甜美的梦乡时,他依然巡视着每一间宿舍……。领导评价他说“史冠武同志视事业如生命,爱学生胜亲人,但他心里唯有自己的分量最轻……”。他积极主动地为教师排忧解难,点播青年教师的教学。他带领数学教师大胆引入“学法指导课”,率先提出“教法适应学法”的观点,使学生成绩稳步提高,1988年,武城二中高考再打翻身仗,高考成绩跃居全地区第三名,武城二中辉煌的育人篇章真正开始。
1993年,组织任命他为副校长,学校让他担任94届包级校长。为了不辜负组织的信任,为了每个学生的成才,他积极倡导课堂教学改革,亲自带头实验《六课型单元教学法》获得成功并在全市推广,这项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在教育报刊相继介绍,在省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1994年,武城二中首次获得全地区教学质量第一名,这一辉煌的成绩保持了三年,武城二中成为德州教育的旗帜。
奉献的背后是长年清贫的生活,奉献的收获就是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1997年,在那个瓜果飘香的季节,他培养出德州市第一个全省高考理科状元----武平,实现了德州市高考省级状元零的突破,创造了全市空前的奇迹。
1997年,调入德州二中后,他分管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面对德州二中生源差,教学成绩徘徊下游的状况,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耐心做教师思想工作,把自己的办公桌放到教研组,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教师疾苦,和老师们打成一片;他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培训,定期举行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研讨课;他指导的历史教师张杰代表全省参加全国优质课评比,荣获一等奖,为省和市嬴得了荣誉。在繁忙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之余,他挤出时间,努力加强理论知识研究,笔耕不辍,出版了《教与学·高三数学》专著,对高三数学教学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为了使德州二中走出低谷,他同领导班子成员一道,反复征求意见建立健全了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如《德州二中德育制度》、《学生一日常规》、《学生请假制度》、《星级班级评选办法》等;积极推行并亲自尝试后进生转化试验。他坚信每个学生都可以成才,实施分层次教学,组建艺体处,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特长。他亲自主持学生大会介绍成功的学习方法,与同学们交流思想,鼓舞斗志。假期,他带领六十余名学生参加北京大学组织的科技夏令营,与学生同吃同住,谈思想,谈生活,谈人生,极大地激发了青年学生求知的热情,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扎实有效的管理措施使教风、学风和校风发生了根本性好转。
辛勤的汗水,不懈的努力,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收获。从2000年至2005年,德州二中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连续六年突破学校历史最高记录,艺体特长生高考本科录取人数连续六年稳居全市第一,教育教学质量及进步幅度2003至2005年位列全市第一名。其中,2001年,他又培养出了全省理科状元王新法,被清华大学录取,成为当年清华大学在全国录取的最高分学生。2003年,他所倡议组建的德州二中“奥林匹克班”首届本科录取率95%,重点录取率50%的好成绩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2005年,德州二中本科上线586人,其中应届生425人,为全市第二名,改写了德州二中的历史,奠定了德州二中在全市教育版图上的新地位。
无私的奉献,无私的付出,丰硕的成绩,使他在工作中充实、快乐和自豪。他那种一如既往,无怨无悔,视事业如生命的精神,得到了领导和社会的支持和肯定。2005年9月,经过公开竞聘,他被组织上任命为德州二中校长。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把德州二中已有成绩巩固,如何获得更大的发展,实现新的更高跨越,成为他再一次奋进的方向和动力。
作为大家的“班长”,他深感自己所肩负的责任重大,心里沉甸甸的。如何让每一位教师幸福,让每一位家长满意,让每一个孩子成才,时刻萦绕在他的脑海。为了让自己的这份责任在事业中升华,他带领德州二中一班人员,在学校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工作,掀启了德州二中崭新的一页。
他常讲《孙子·谋攻》中的一句话:上下同欲者,胜。为了达到上下同欲,他上任后,在学校管理上,注重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带领班子成员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以法治校,民主管理,形成了一个凝聚力强、战斗力强的领导集体。他克服重重困难,对校容校貌进行大力改造,全力打造一个美丽和谐的人文环境。在他的带领下,新的领导班子提出了秉承“追求科学精神,积淀人文底蕴”的优良传统,以“科学管理,转变观念,增强特色,科研兴校,提高素质,争创名校”为治校方针;坚持“管理就是升学率,管理就是教育质量,管理就是办学水平”的管理理念;坚持“教育以人为本,校长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树立“教师是学校第一资源”、“尊重教师、依靠教师、服务教师”的观念;真正实现教师出校自豪,学生进校骄傲;切实将“把简单的事情做彻底,把平淡的事情做经典”渗透到每项工作之中;着力营造求真、向善、尚美的教育氛围;创建清新、高雅、和谐、具有浓厚人文气息和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提出“家长的信任是学校的生命,社会的满意是学校的成功”将办学信念提到新的高度。使学校管理向科学化、现代化迈进了一大步。
在教学管理上,他确立了以“一切为了教师,为了一切家长,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思想。在工作中,他严于律己,率先垂范,认真践行“五个一”工程,每周至少两次深入课堂听课,每周至少到一个班级同学生交流,他时时、事事、处处关心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积极性。他倡议全体师生要多读书、读好书,让读书成为习惯。他带领教师深入衡水中学学习,取长补短;他邀请陶继新、罗江、韩忠玉等一大批专家学者到校讲学,提升教师业务理论技能。在他的提议下,分批次召开学生家长会,2005级家长委员会成立,形成了一个“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他积极推行学案导学教学制度,提高课堂效率;他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改善教师办公环境,为每位教师配备了微机,使每位教师能安心施教、勤奋施教、优质施教,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他要求加强集体备课制度,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教师要学会教案积累、教学经验积累、典型题积累;在教学上要以考代练,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做到“堂堂练、周周清、月月考”。
为了尽快使每位教师成为名师,成为人民敬仰的教师,他加大教学研究力度,注重校本教研,成立高考课题研究小组,建立学科资料库,真正把“科研兴校”落到实处。他以身示范,认真学习《德州二中教职工道德规范》,带领大家加强教师道德建设,使言传身教起到切实的效果;他让每一位教师理解:高尚的道德品质、坚定的敬业精神是干好工作的前提;在教学中要关心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处理好师生关系,既做经师又做人师,才是学生最爱戴的教师。在他的领导下,学校健全了教师成长激励机制。学校每年固定举行五四、教师节、元旦联欢表彰奖励活动;学校把优秀教师的教学成果、优秀成绩给予表扬,把一些事迹材料留史存档;努力提高教师待遇,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定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开展“优秀青年班主任”、“青年教师书法比赛”、“青年教师演讲比赛”、“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等一系列教学活动,给予优秀青年教师奖励表彰,让每一位教师过上幸福的生活,成为一名幸福的人民教师;积极组织开展“功勋教师”、“优秀班主任”、“学生最爱戴教师”、“十佳教师”、“星级教师”等优秀教师的评选和表彰奖励活动。使教学管理走向了制度化、民主化的站台。
在学生管理上,他积极实行人性化育人管理。他认为“物”的管理是粗放的管理,“人”的管理是传统的管理,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的管理,所有名校无不以其各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人文管理而闻名。他提出男同学要有绅士风度,女学生要有淑女风范;各班要重视教室文化、宿舍文化的建设,建议教师写出每个同学优点,每名同学写下自己的成长日记。他认真组织教师开展激励教育、信心教育、养成教育、责任教育,学校各班的班级誓词、班训处处反映出学生团结互助、积极向上、勇攀高峰的决心,给人一种心灵的震撼力;华实文学社、校报编辑部、音体美艺术小组、文化长廊、电化教学等让学生展露了才华;演讲比赛、每周之星评选、歌咏比赛、体育节、毕业典礼等活动精彩纷呈,增强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学会了感恩,感受二中大家庭的关爱和温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他号召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大的教育观,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他倡导教师把严格管理和人文管理结合起来,做到全员参与,全方位服务,用先进的理念凝聚人,用严格的制度塑造人,用和谐的氛围感化人;每一位教职员工要从自身行为做出表率,使学生在和谐的校园中学会诚信礼义、忠孝廉耻,让他们先成人后成才,精心培养既能秉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展现现代文明的学生。使学生管理转入理性化、人性化的新轨道。
在他的带领下,经过德州二中全体员工的努力,德州二中的面貌焕然一新,管理精细到位,教学井然有序,形成了一种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的良好氛围,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可喜局面。而在史冠武心中,始终唱响着一个旋律: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他用自己的生命之背,拉响了德州教育的华丽乐章,他用自己的爱心与责任,践行了自己的人生格言。为了打造德州二中自己的风格、名气,创出德州二中的教育品牌,把德州二中建成一流名校,他正以仁者的心态、勇者的力量、智者的智慧,知难而进,勇往直前,大踏步地走在奋进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