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12月5日(周四)下午14:30-17:40,12月6日(周五)上午:8:30-11:40
二、地点:博文楼278
三、专家报告
报告人 | 报告题目 |
Andrei G. Degermendzhy 安德烈·德格门德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БИОМЕДИЦИНСКИЕ ПРИЛОЖЕНИЯ НАНОАЛМАЗОВ ВЗРЫВНОГО ИНТЕЗА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of Nanodiamonds of Explosive Synthesis 爆炸合成纳米金刚石的生物医学应用 |
许士才 德州学院生物物物理研究院 |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and enhanced Raman biosensors 场效应晶体管及增强拉曼生物传感器 |
Vasilisa V. Krasitskaya 瓦西丽莎·克拉西特斯卡娅 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Биолюминесцентный молекулярный микроанализ на основе аптамерной сенсорики 基于适体传感器的生物发光分子微分析 |
Olga E. Lebedeva 奥莉佳·列别杰娃 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国立科研大学 |
НИУ БелгУ - достижения и перспективы 别尔哥罗德国立科研大学——成就与背景 |
曹赞霞 德州学院生物物理研究院 |
Sequence dependent cell penetration of spontaneous membrane-translocating peptides revealed by bias-exchange metadynamics simulations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不同序列多肽的跨膜机制及影响因素 |
Sergey I. Bartsev 谢尔盖·巴采夫 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НЕЙРОННЫЕ СЕТИ В ИССЛЕДОВАНИИ БИОЛОГИЧЕСКИХ СИСТЕМ 生物系统研究中的神经网络 |
李强 德州学院生物物理研究院 |
The fabrication of non-polyamide based desalting membrane 非聚酰胺基脱盐膜制备 |
王吉华 德州学院生物物理研究院 |
EVLncRNAs and EVlncRNA-pred 功能长非编码数据资源库建设及其预测方法发展 |
Anatoly N. Boyandin 阿纳托利·博安丹 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БИОСИНТЕЗ, ПРОЦЕССИНГ, ПОВЕРХНОСТНАЯ ИСТРУКТУРНАЯ МОДИФИКАЦИЯ БИОРАЗРУШАЕМЫХ ПОЛИЭФИРОВ ДЛЯ УЛУЧШЕНИЯ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 ИЗДЕЛИЙ ИЗ НИХ 生物可降解聚酯的生物合成,加工,表面和结构改性,以改善其产品的特性 |
于家峰 德州学院生物物理研究院 |
Biological sequence analysis based on geometrical methods 基于几何模型的生物序列分析及应用 |
Eugene S. Vysotski 尤金·维索斯基 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Coelenterazine-dependent bioluminescent proteins: Basic and applied studies 腔肠素依赖性生物发光蛋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
曾强成 德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
The study of small intestine organoid based on Biomechanics 基于生物力学的小肠类器官研究 |
Natalya V. Avtina 娜塔莉娅·阿符金娜 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国立科研大学 |
Институт фармации, химии и технологии - флагман Научно-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го центра НИУ БелГУ 别尔哥罗德国立科研大学药学、化学与技术学院——科学与教育中心 |
杨跃东 中山大学 |
Learning for Prediction of Protein Structure &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人工智能在生物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
Liudmila A. Frank 刘德米拉·弗兰克 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Целентеразин-зависимые люциферазы как 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инструмент дляфундаментальных и прикладных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依赖Celenterazine的荧光素酶作为基础和应用研究的分析工具 |
扈国栋 德州学院生物物理研究院 |
The mechanism of riboswitch binding to ligands 核糖开关和小分子的结合机制 |
宋峰 德州学院生物物理研究院 |
Structural studies of the 30nm chromatin fiber and cannabinoid receptor-G protein complex and our future research in synthetic biology 30nm染色质及大麻素受体复合物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及合成生物学研究计划 |
报告人简介:
Andrei G. Degermendzhy安德烈·德格门德,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理学博士(物理和数学)。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生态系统生物物理实验室负责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名誉教授,《水生生态学》和《欧洲农业物理》期刊的编辑委员会成员。研究方向:生态学,种群微生物学,数学和实验模型,水生盐生态系统。
Sergey I. Bartsev谢尔盖·巴采夫,获生物物理学哲学博士和生物物理学科学博士学位,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理论生物物理实验室负责人,教授。研究方向:生态和生化系统的数学建模,神经网络模型和算法,生物生命维持系统设计,生命起源问题。
Anatoly N. Boyandin 阿纳托利·博安丹,生物技术博士,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基础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西伯利亚联邦大学教授。研究方向:物理化学性质,生物降解聚酯的加工和修饰。研究内容涉及生物合成,修饰,生物降解和细菌聚羟基脂肪酸的应用等方面。
Liudmila A. Frank刘德米拉·弗兰克,生物学博士,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西伯利亚联邦大学生物发光生物技术实验室负责人、教授。研究方向:生物发光蛋白(Ca2+-调节的光蛋白,腔肠素依赖性荧光素酶,荧光蛋白等)的生化和生物物理特性;蛋白质的化学和基因修饰。
Vasilisa V. Krasitskaya瓦西丽莎·克拉西特斯卡娅,生物技术博士,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光生物学实验室研究员。研究方向:Ca2+调节的光蛋白鄂贝林及其衍生物作为生物发光体外分析。
Eugene S. Vysotski尤金·维索斯基,生物物理学博士,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光生物学实验室负责人。曾是乔治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发光细菌荧光素酶。
Olga E. Lebedeva奥莉佳·列别杰娃,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国立科研大学教授,化学博士,生物化学学院院长。
Natalya V. Avtina娜塔莉娅·阿符金娜,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国立科研大学药学院系主任,药学科学候选人,副教授。
Ulyana A. Krut乌里扬娜·克鲁特,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国立科研大学生物科学候选人科学和项目活动副主任。
王吉华,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生物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德州学院生物物理研究院院长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山东省生物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山东省重点学科带头人山东省突出贡献科学家山东省高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主要从事计算生物及生物物理技术研究,在Nuclei Acids Research、Nature Communications、Biophysical Journal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
杨跃东,博士,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教授,兼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副总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专家、德州学院天衢英才特聘教授、主要带领实验室拓展在生物医疗大数据和健康领域的研究。在领域顶级杂志上已发表70多篇SCI论文,SCI他引1000多次。
于家峰,博士,教授,德州学院生物物理研究院副院长、山东省生物物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山东物理学会生物物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微生物基因组信息挖掘、蛋白质序列结构分析方法及应用等研究,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DNA Research、Journal of Chemical Information and Modeling等国际重要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
曹赞霞,博士,教授,山东省生物物理重点实验室方向带头人、山东师范大学及山东理工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德州市优秀中青年专家。现主要致力于肿瘤靶向穿膜肽的跨膜机制及引导新肽设计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共4项,发表SCI学术论文30余篇。以首位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两项。
曾强成,1972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生命科学院院长。主要从事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和分子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与开发。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面上项目5项,主持和参与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山东省科技发展项目2项、山东省星火计划1项。在Biological Research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
扈国栋,博士,副教授,德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德州学院学术带头人。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要从事计算的方法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关系,以及相关的药物小分子设计。
许士才,博士,教授,德州学院学术带头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山东师范大学兼职导师,近年来,发表SCI论文70余篇,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4篇,被引用1600余次。
宋峰,博士,教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德州学院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生物大分子复合物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基金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病原微生物致病性相关蛋白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生物学,在Science、eLife、Biophysical Journal等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李强,博士,副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评专家、入选“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青年科技优秀人才”,主要从事分离膜新材料开发和多孔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在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Desalination, Nano Research, JACS等国际化学及材料学期刊上发表论文 24 篇,被引用 1200 余次。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 8 项。
主办方:
山东省生物物理重点实验室
德州学院生物物理研究院
德州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
德州学院科研处
德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山东省生物物理学会(筹)
©2017-2019 山东德州学院 鲁ICP备15026974号 Powered by Yongsy